- 歡迎訪問江蘇自考服務網!本站為考生提供江蘇省自考信息服務,僅供學習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網站,官方信息以江蘇教育考試院www.jseea.cn為準。???咨詢電話:0512-67311639

2022年4月江蘇自考行政管理學串講筆記三
第三章國家的歷史類型及其更替
第一節國家的歷史類型
一、國家歷史類型的含義
1.國家歷史類型★是按國家本質對國家進行的歷史分類,是對各式各樣的國家的具體形態的共性進行的分析和概括,P73是對建立在同一類型的社會經濟基礎和統治階級的一切國家的共同特性的概括。——是國家分類的最科學的標準和依據P74
2.系統地對國家進行分類,最早是從“亞里士多德”開始的。
(1)君主國,指國家權力掌握在一個人手中的國家;
(2)貴族國,是指國家權力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國家;
(3)民主國,是指國家權力掌握在多數人,即民眾手中的國家。
(1)正常國,是指以謀求人類幸福為目的的國家,包括君主國、貴族國和民主國。
(2)變態國,是指以謀求私利為目的的國家,分為***國家、寡頭國家、暴民國家。
3.西方學者對國家進行的分類:■
注:以上的分類屬于國家的非本質性分類。
二、劃分國家歷史類型的基本標準
1.國家的分類應當以各種國家所具有的最本質的特點作為劃分標準,而國家分類的目的,是為了說明人類歷史上各個國家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
2.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從對國家的經濟基礎和階級性質的分析出發,指明了劃分國家歷史類型的實質,同時也提出了劃分國家的歷史類型的基本標準,即社會經濟基礎和階級實質。
※根據馬克思主義社會經濟形態的理論,同一社會經濟形態的一切國家,都是屬于同一歷史類型的國家,都是同一類型的社會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
3.自從階級產生以來,人類社會先后經歷了以下四種社會生產方式:A:奴隸制生產方式;B:封建制生產方式;C:資本主義生產方式;D:社會主義生產方式■
第二節國家歷史類型的更替
一、國家歷史類型的更替規律:
1.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歷史類型的更替規律,是由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決定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沖突是社會變革的經濟基礎;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性質的規律,是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2.國家歷史類型的更替規律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表現方式多種多樣原因是由于:A:經濟;B:文化發展水平;C:歷史傳統;D:社會力量等方面的差異。■P75
二、國家歷史類型的更替方式:
1.國家歷史類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徑是“政治革命”(暴力)。●
2.政治改良是社會政治變化的另一種方式,但是,它不是國家歷史類型更替的方式和途徑,實質是統治階級在被統治階級斗爭的壓力下,被迫作出的某些局部性的讓步。
注:列寧曾指出:“無產階級取得勝利以前,改良是革命的階級斗爭的副產品”。※
3.革命與改良的區別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1>革命是無產階級斗爭主要的、基本的方法,而改良是一種次要的、輔助性的方法。
<2>革命表示國家政權從一個階級轉移到另一個階級手中,使社會制度得到根本的改造;而改良是不改變現行的社會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情況下,通過局部的、個別的某些現狀的改善來緩和和社會矛盾。
<3>革命的發生是歷史的必然現象,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性質,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的性質;而改良則是在被統治階級的壓力下,迫使統治階級實行某些讓步的政策。
<4>由于革命的根本問題是國家政權問題,是一種激烈的社會變動;而改良則是漸進的,是一種和平的、局部的改造過程。
<5>國家歷史類型的實際進程也表明:“一切剝削者類型的國家,都是通過社會變革更替的。”
第三節國家歷史類型概述
一、奴隸制國家
1.★所謂奴隸制國家,是奴隸主階級用以壓迫和統治奴隸的工具,它維護的是奴隸制的剝削形式。是建立在奴隸占有制經濟基礎上的上層建筑。
2.奴隸制國家本質是通過其職能反映和體現的,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職能,即:▲
<1>內部職能:
(1)控制奴隸和自由貧民等廣大被壓迫群眾一種辦法是:采用極端殘酷的手段,***奴隸***,實行赤裸裸的暴力統治(這一時期著名的起義是“斯巴達克”領導的奴隸起義)。
(2)國家控制被壓迫階級的另一種辦法是:利用宗教作為精神武器,以麻痹奴隸和自由民對他們的***精神。
<2>外部職能,是侵略他國領土或保衛本國領土以防別國侵略。
3.奴隸制國家才統治形式:
<1>古代東方的奴隸制國家,如“埃及、巴比倫、亞速、波斯”等國,都是采用君主制,即所謂東方暴君制。
<2>在希臘的城邦國家雅典,則采用奴隸主階級的民主制,最高權力機關是“人民大會”。●
<3>在古羅馬和斯巴達這樣的奴隸制國家中采取是貴族制。由古羅馬的“元老院”、斯巴達的“長老會議”貴族掌握重要權力。●
二、封建制國家
1.★所謂封建制國家,是封建地主階級用以壓迫和統治廣大農民的工具,它維護的是封建制的剝削形式,是建立在封建制經濟基礎上的上層建筑。
2.封建社會土地所有制的具體形式主要有四種:■
<1>領土占有制,是西方封建社會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
<2>地主占有制,是我國封建社會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3>國家占有制,封建土地國有制就是以國家的名義占有土地,我國封建社會前期曾經出現五種土地國有制形式,即:A:屯田、B:營田、C:職田、D:農莊、E:均田■
<4>自耕農占有制,農民自己占有所耕種的土地,也即所謂的“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的土地制度。
小結:對封建國家其決定作用的,西方封建社會的是領土占有制;我國封建社會是地主占有制。
3.西方和中國封建制國家的不同特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1>從國家結構看:(1)西方采取的是分封割據制,在后期,經濟基礎轉向地主制(是以封建制向資本主義制度過度的經濟形式);(2)中國是中央集權制,是地主經濟的產物,經濟基礎是地主制生產關系。
<2>從權力結構看,(1)西方采取的是等級制,以領地分封為基礎的階梯式的權力結構,是西方封建國家的重要特征,(2)中國是官僚制,特點是:A:是由專職官吏組成的權力機構B:在官僚集團的內部,由著按等級劃分官職的嚴密組織,形成了九品三十等的官僚等級制度。C:封建官僚按官階高低享有特權,成為官僚的核心。
<3>從政治文化看,(1)西方直接利用宗教壟斷政治文化領域,政教合一是一種普遍現象,其特征A:是一種思想,表現為教義、教條;B:是一個組織,表現為教會(享有廣泛的司法權,擁有審判機關——宗教裁判所),(2)中國封建社會宗教從來沒有直接干涉政治的權力,中國唯一在本土產生的宗教是——道教,起源與先秦老莊的“無為”哲學,本身即具有脫離政治的虛無主義傾向,而采取了把孔子的倫理哲學思想宗教化。(注:在封建社會中統一戶籍制度是——“鄉里或保甲組織”)。
三、資本主義國家
★所謂資本主義國家是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制度革命勝利后建立的國家,是維護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的工具。——第四章詳細介紹
四、社會主義國家
1.所謂社會主義國家是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資料私人占有與生產社會化矛盾的基礎上,由代表新的生產力的無產階級根據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打碎舊的資本主義國家機器而建立起來的。★
2.社會主義國家是建立在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的政治形態。
以上就是關于2022年4月江蘇自考行政管理學串講筆記三的相關內容了,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考生。若想了解2022年江蘇省自考報名指南、自考解答、歷年真題、考試資訊常見問題等相關資訊,江蘇自考網將會持續更新。
江蘇自考助學報名預約


加入江蘇自考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加入)
加入江蘇自考交流群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資深老師進行交流、解答。